剧院动态
薄暮之后,旋律如水——纪念拉威尔诞辰150周年交响音乐会
发布时间:2025-07-27
来源: 宣传中心
作者: 赵一诺
薄暮之后,旋律如水
-纪念拉威尔诞辰150周年
交响音乐会-
“在7月25日的那个夏夜,中央歌剧院剧场奏响了来自百年前法国的梦境。”7.25
这一晚,纪念法国作曲家拉威尔诞辰150周年的专场音乐会在中央歌剧院剧场如约上演。
四部风格各异的作品,串联起拉威尔一生的创作轨迹;从精致的宫廷舞曲到狂野的吉普赛旋律,从跳脱灵动的协奏曲到宏大激烈的圆舞曲,观众在不断变幻的音响迷宫中,触及了属于这位法国作曲家的深情与锋芒。
谁是拉威尔?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法国作曲家,被誉为“乐队配器的魔术师”,是20世纪最具辨识度的音乐声音之一。
他徘徊于印象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之间,钟情于精致的结构、细腻的情感与色彩缤纷的音响。
他的创作涵盖钢琴、室内乐、声乐、芭蕾与交响作品,每一部都似一件工艺品,打磨得几近苛刻。他不是循规蹈矩的从众者,更像是一个独立坐标,以孤高而自由的姿态,静静游弋于音乐的边界之上。
何为印象主义的声音?
若说德奥古典注重结构与逻辑,那么拉威尔所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则是在这规则之间氤氲着柔光与细雨。
与绘画中的莫奈、德加、雷诺阿一样,拉威尔不着重描绘事物的外形,而是用音乐的笔触捕捉一瞬间的情绪与光影。
印象主义音乐中极少有明确的发展与对比,而更倾向于用和声色彩与音响质地去描绘感觉。
和声游移、调性模糊、配器精致灵动,正是这种流动感和梦幻感,让拉威尔的音乐像是雾气升腾的湖面,朦胧且深不见底。
《帕凡舞曲》
流动的哀思,凝固的优雅
音乐会以《悼念公主帕凡舞曲》拉开帷幕。
作品短小而凝练,仅72小节,却宛如一幅被时间静止的画面,在极简中托起深情。
回旋曲式的骨架下,情绪如潮水般来去交替,在静默中完成一次内心的长旅。整支弦乐组佩上弱音器,低音提琴也轻声低语,音色朦胧如云纱。木管长音缓缓铺陈,与弦乐的轻声絮语交织出一种漂浮的质感。
拉威尔并不寻求宏大的辉煌感,而是以极其精微的调度,营造出一种“几乎要消散”的存在。
《G大调钢琴协奏曲》跃动与呢喃的并置
钢琴家万捷旎登台之时,厅内落针可闻。
《G大调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极富拉威尔个性之作,它既有结构的冷静,又藏着即兴的灵魂。首乐章以短促而干脆的鞭子声揭幕,钢琴在不稳定节奏中自由穿梭,铜管、打击乐与木管点染其间,勾勒出20世纪初的巴黎街头浮影。第二乐章则宛如梦境中飘落的一行诗句。
钢琴以极简旋律缓缓道来,音符仿佛在时间中踱步。随后,英国管接过旋律,幽远如夜色初霁。
此外,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加入,构成一幅微光流转的画面。
万捷旎以极强的控制力与音乐感,将这段素净旋律演绎得如同独白,温柔而不失张力。她在终章中毫不妥协地驾驭每一次跳跃,以清晰而充满能量的节奏,为全曲画下一个跃动的句点。
《茨冈》
在烈火中飞舞的弓弦
下半场首先是为小提琴与管弦乐而作的《茨冈》音乐会狂想曲。
这一曲目仿佛为沉潜后的舞台注入炽热的心跳。
小提琴家刘云志在高难度的技巧挑战中游刃有余,琴音狂放却不失精准,带领听众奔赴一场来自东欧原野的舞蹈。
乐团配合灵敏,节奏如跃动的心脏,情绪像风中的火苗。
作为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弦乐学会会长,刘云志的演奏不仅技艺炉火纯青,更体现出多年的艺术涵养。
在这段炽烈的乐章中,他的琴声如同火中之舞,既有冲破音浪的力量,也有与乐团细腻交汇的柔韧,使这场狂想不再只是炫技的飞驰,而是一场层层递进的情感画卷。
在掌声久久不息时,他加演了一首短小却动人的独奏作品——帕拉迪斯的《西西里舞曲》,由小提琴与竖琴共同演奏。琴声低回婉转,仿佛一则温柔的晚祷,以一抹深情为这场炽烈的狂想画下余韵悠长的尾声。
《圆舞曲》
一场在光影中崩塌的盛宴
音乐会的尾声,是那首如梦似幻又令人不安的《圆舞曲》。
起初节奏若隐若现,仿佛旧日宫廷的窗帘在晨风中轻轻晃动。
而后舞曲节拍愈发强烈,音响愈发饱满,似有无形的漩涡将一切卷入。
拉威尔在这部作品中,将赞美与解构融于一体,一边歌唱传统的圆舞律动,一边暗藏它破裂的宿命。
指挥杨洋以稳定却不失灵动的手势,引领整支乐团精确而克制地释放能量。
他对节奏推进的把握细腻,对音色层次的建构极具耐心,在这首结构复杂、情绪不断层叠的作品中展现出不凡的驾驭力。
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此番表现亦可圈可点。
从低声呢喃到宏阔宣叙,音色之间衔接紧密,风格层次转换自然。
他们在拉威尔的笔触下,成为一支既可以低语,也能狂放的乐队。
而在正式曲目之外,他们还加演了《小丑的晨歌》,用一抹略带讽刺意味的怪诞幽默,为整场音乐会补上了一笔轻巧而别致的终章。
落幕瞬间
音乐会虽已谢幕,拉威尔的音符尚未散去。
它们悄然停留在观众记忆的边角,
如同舞台灯光熄灭后,
眼中仍浮现的那一抹温柔光影。
在这个盛夏之夜,
我们见证了一位作曲家的重生
不是在时间中复刻,
而是在音乐的起伏中再度涅槃。
夏
天
@SUMMEREnjoy your summer time
梦境仍在
0725柔光不散
文:赵一诺;摄影:卢旭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