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预告
导演阐述 | 中央歌剧院原创歌剧《可可西里》
发布时间:2025-11-20
来源:
作者:

导演的话

歌剧《可可西里》到底要表达什么?这是我拿到剧本后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保护环境的本质其实就是保护生命,保护人类自己。过去,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失去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是我希望在这部歌剧里探讨的主题。歌剧里有很多生与死。这里有被残忍剥去皮毛的藏羚羊,同时也有受到大自然感召而奇迹般降生的小藏羚羊。在剧中,人类对待生死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比如男主角索南多杰,他如很多当地人一样,把自己视为可可西里的孩子,他们生在这里也要死在这片土地上,尘归尘,土归土,完成生命的循环。他们的生死观是朴素而超脱的,认为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延续。
《可可西里》这部歌剧和其他现实主义歌剧最大的不同点、也是我们剧的亮点之一,就是在这部歌剧中,动物和它们的象征意义是贯穿故事发展的,可以说动物才是这部歌剧的主角,没有他们就没有这部歌剧。这里面的每一个角色身上都能找到动物的影子,他们的性格、生活方式、生存哲学与动物之间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比如男主角对应着金雕,女主角对应着藏羚羊,盗猎者头目对应着藏狼等。因此,对于这么重要的一个元素,我不希望回避它们或者仅仅用影像把他们当背景去表现,而是用偶把它们作为角色呈现在舞台上。偶不仅可以模拟出动物较真实的形态和行为,更可以使得这些动物表现出其具有人性化的一面。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偶具有强大的表现力,能给予观众最直观的视觉呈现。当一只小羊从呱呱坠地到颤颤巍巍努力站起来向你走来的时候,这一刻生命的力量会在舞台上具像化。另外,在这部歌剧里,我特别设置了一个特殊的角色“朝圣者”。她象征着神山,是可可西里大地母亲的具像化。在剧中她始终在注视着这片大地,注视着这片大地上的生与死,见证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循环。
前不久刚离世的著名英国生物学家珍妮古道尔说过:“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人类对于生命的思考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希望通过歌剧《可可西里》里的生与死让观众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导演 施晶芙
中央歌剧院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音乐剧协会会员。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青年导演奖。导演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汉塞尔与格蕾泰尔》《费加罗的婚礼》《图兰朵》《魔笛》《艺术家生涯》《丑角》《乡村骑士》《白毛女》《卡门》《托斯卡》等,浸没式歌剧《茶花女》,音乐剧《西区故事》。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组织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中任“百年圆梦”戏剧导演。

扫码|购票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外东中街115号 联系电话:010-65514787 010-65535582 传真:010-65535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