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预告
导赏 | 正义必将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音乐会
发布时间:2025-08-25
来源:
作者:
时间:2025年9月13日·19:30
地点:中央歌剧院剧场
总监制:刘云志
监制:张旭霞 么红 张百成 吴钊
指挥:杨洋
演出: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乐团
首席:杜玄
扫码购票
演出曲目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
作品第60号
第一乐章:小快板
第二乐章:中板
第三乐章:慢板
第四乐章:不过分的快板
肖斯塔科维奇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埃维奇·肖斯塔科维奇(Dmitry Dmitryevich Shostakovich),苏联作曲家、钢琴家,1906年出生于圣彼得堡,1975年卒于莫斯科。
他九岁开始随母亲学习钢琴,1916年进入格拉泽尔音乐学校学习,1919年考入彼得格勒音乐学院,师从尼古拉耶夫学习钢琴,跟随施滕贝格学习作曲,并多次受到格拉祖诺夫的帮助与鼓励。1925年以《第一交响曲》为毕业曲目,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举办音乐会获极大成功,使年仅20岁的作曲家赢得世界性的声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最初以消防队员身份参加反德国法西斯的斗争,并以自己亲身经历创作反映卫国战争的优秀作品《第七交响曲》。在此期间,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在美国和英国等地演出也获得极大成功。
肖斯塔科维奇曾以作曲教授的身份先后执教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和莫斯科音乐学院,并在报纸及刊物上发表音乐文章。
在音乐创作上,他惯用不协和的和声处理繁复的对位结构,但又不失调性原则;他喜欢做一些尝试,利用乐器的极高或极低音区营造出特殊效果;他反对十二音体系,认为那是违反音乐原理的东西,但又创作了一些十二音体系的作品,以认识这一新鲜的音乐手法。
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创作题材可谓无所不包,从芭蕾舞剧、歌剧、交响曲(15首)到管弦乐曲、室内乐、各类声乐作品乃至电影音乐等。其中优秀作品数不胜数,很多人认为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唱片封面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埃维奇·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作品第60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昭示光明、描述真实的重要音乐文献。
德军包围列宁格勒,造成城内危机的1941年7月,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作为“防空监视队”的一员战斗在第一线。正是在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完成了此曲的大部分草稿。
这部交响曲生动地展现出列宁格勒被封锁的这段历程,以至于世人几乎找不到哪部作品能在真实性上媲美这首著名的作品。肖斯塔科维奇创作这部交响曲的时间不到半年。
作品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对入侵带来的恐惧、对和平日子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肖斯塔科维奇写道:“第七交响曲是我们斗争与未来胜利的诗篇……在创作它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是我们人民的伟大和英雄气概、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大自然、人文主义与美。为了这一切,我们正经历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肖斯塔科维奇的草稿副本中,可见“a.w.(air-raid warning空袭警报)”的字样,这是他在工作中标记强制间隔的方式。
图书:《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音乐》
肖斯塔科维奇将第七交响曲献给了他的故乡——列宁格勒。
根据苏联旋律唱片公司出版、康德拉辛指挥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中的唱片说明书介绍: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于1942年3月5日在古比雪夫(Kuibyshev),现在俄罗斯萨马拉(Samara)“文化宫殿”礼堂,由萨穆伊尔·萨莫苏德(Samuil Samosud 1884 -1964)指挥莫斯科国立剧场管弦乐团首次演出。
这部作品的国际性首演,则是克服了重重困难。苏联红军把总谱拍成微型胶片,用军事飞机绕过德国空军封锁,送到英国。同年6月22日,亨利·伍德(Henry Wood)指挥伦敦爱乐在苏联之外的首演,并通过BBC广播转播演出实况。
而后,为鼓舞列宁格勒军民必胜信念,8月9日,在列宁格勒战区由伊利亚斯伯格(Karl Eliasberg)指挥列宁格勒广播乐团在战地首演,并通过广播和大型扬声器播放到战斗一线。
当年,此曲获得斯大林奖一等奖。
第七交响曲的成功上演,不仅在当时备受瞩目,作品即使在当下也经久不衰,因为人类的勇气与爱国精神总能触动来自各大洲的听众,无论他们属于哪个国家。肖斯塔科维奇原本为每个乐章设计了特定的主题:
第一乐章为“战争”,
第二乐章为“回忆”,
第三乐章为“故土”,
第四乐章为“胜利”。
然而,后来作曲家摒弃了“解读”乐章标题的想法。他深为听众的领悟力所感动,并在交响曲的首演后写道:“尽管没有标题,大多数听众对音乐的解读是相当贴切的……”。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总谱封面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三和第四乐章需要不间断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小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这个乐章是关于和平与战争的对比的诗篇,呈示部的主部是和平生活与愉快劳动的形象,给人以恬静、充满自信的感觉:田园风味的副部描写夏天的大自然,具有晶莹、清澈的色调。结束部仿佛是一首夜曲:温暖的夏天的夜晚悄悄地降临在大地上。中间部分以插部代替展开部,其主题是关于敌人形象的战争主题,采用变奏手法并配以小鼓和逐层渐强的处理,表现步步进逼的侵略者。动力性的再现部表现人民在战时的生活,尾声则是对过去的回忆。
第二乐章:中板,b小调,复三部曲式。
这是一曲“忧郁的谐谑曲”,两端的主题精致而忧郁,是优雅、轻盈的悲歌和哀伤的浪漫曲。中间部分和第一乐章的插部相呼应,描绘战争气氛和战斗的号召。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总谱首页
第三乐章,慢板,D大调,复三部曲式。
这一乐章明朗、乐观,作曲家表达对生活的欣喜和对大自然的陶醉,力求体现不能忘怀的列宁格勒的面貌:涅瓦河奔腾的水流和它那花岗石的河岸,旧海军部和冬宫巍峨的大厦以及迷雪朦胧中的街道。其间不乏明朗乐观的图景,中部则描写胜利的力量的形成,并贯穿发展到再现部。
第四乐章:不过分的快板,c小调,奏鸣曲式和三部曲式的结合。
这是一曲走向胜利的悲壮的英雄进行曲。暗淡、朦胧的引子描绘黎明前的黑暗。刚强的第一主题表现向胜利迈进的坚韧斗争,中速的第二主题仿佛是一首哀悼的萨拉班德舞曲,是对烈士和死难者的悼念。乐章的尾声转到C大调,达到最高潮,并再现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表现光明终究战胜了黑暗,人民赢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