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动态
中央歌剧院塞尔维亚之行:“和合之声”唱响中塞人民友谊70周年
发布时间:2025-10-26
来源: 宣传中心
作者: 张正东
为隆重庆祝中塞人民友谊70周年,中央歌剧院远赴塞尔维亚,以音乐为纽带,将中国的艺术瑰宝与世界经典旋律交织,在巴尔干半岛奏响了一曲跨越国界的友谊乐章。
两场音乐会演出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驻塞使馆和塞文化部共同主办,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贝尔格莱德国家剧院、贝尔格莱德科拉拉茨音乐厅承办,分别在贝尔格莱德和诺维萨德举行。
演出由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曹冬、郝菲,女中音歌唱家翟今起,男高音歌唱家刘怡然、李想、徐森,男中音歌唱家赵一峦,钢琴艺术指导仇澜锡共同完成。
艺动人心,共谱华章
10月21日,《和合之声 唱响未来——庆祝中塞人民友谊70年音乐会》在贝尔格莱德科拉拉茨音乐厅举办。塞文化部长塞拉科维奇、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明出席并致辞。塞文化部国务秘书乔尔杰维奇、帕伊基奇,外交部国务秘书约瓦诺维奇,经济部国务秘书基拉利,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国务秘书卡涅瓦茨,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部国务秘书格尼亚托维奇,家庭护理和人口部国务秘书佩利奇,以及塞政府、议会、政党、智库、文化、教育、媒体等各界友人,外国驻塞使节,孔子学院师生以及在塞中资机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代表等500余人应邀观看演出。新华社、央视总台,南通社、塞广播电视台等多家中塞媒体现场报道。

塞拉科维奇部长表示,七十年来,塞中两国人民互尊互信、紧密合作,“和合之声 唱响未来”音乐会就是两国人民钢铁友谊的文化象征。

李明大使表示,今晚的音乐会既是对过去70年深情厚谊的温馨回顾,更是开启更加辉煌未来的精彩序曲。中塞两国将继续携手努力,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中塞新时代命运共同体,让中塞“铁杆”友谊焕发出新的更加夺目的光彩。




音乐会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为主,尽显东方韵味。《大江东去》以豪迈的嗓音诠释了苏轼词中的磅礴气势;《钗头凤·红酥手》将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演绎得缠绵悱恻;《山之高》《虞美人·听雨》等曲目,或清丽婉转,或深沉厚重,让塞尔维亚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与音乐结合的独特魅力。



第二部分聚焦反法西斯题材,传递家国情怀。《松花江上》旋律悠扬却饱含悲痛,诉说着民族的苦难与不屈;《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则以轻快的节奏展现了抗日军民的乐观精神。第二部分最后一首歌,中央歌剧院歌唱家用塞尔维亚语与塞尔维亚国家剧院歌剧团团长、女高音歌唱家柳比察·弗拉奈一同登台,为观众带来中塞两国传唱已久的经典曲目《啊朋友再见》,全场观众瞬间产生共鸣,掌声接连不断。



第三部分则是世界经典歌剧选段。《斗牛士之歌》气势雄浑,尽显英雄气概;《月亮颂》温柔细腻,如月光般洒落在观众心中;全体演员合唱的《饮酒歌》,以精湛的演唱技巧和饱满的情感,将音乐会的氛围推向热烈。


最后,塞尔维亚国家剧院歌剧团团长、女高音歌唱家柳比察·弗拉奈再次登台,与全体歌唱家用塞尔维亚语演唱了塞尔维亚民歌《那遥远的地方》,演出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
缅怀先烈 参观中国文化中心


10月20日上午10时,中央歌剧院的艺术家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遗址纪念碑前。他们敬献花圈,默哀致敬,深切缅怀在1999年北约轰炸中英勇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纪念碑前的每一束鲜花,每一次鞠躬,都承载着两国人民共同的哀思与对和平的珍视。


当天下午,艺术家们来到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艺术家们实地参观文化中心每间教室布局,细致了解不同教室的功能设置,了解塞尔维亚人民喜欢哪些中国文化,并驻足观看中心内的特色文化展陈,直观感受中心在传播中国文化、搭建中塞文化桥梁方面的作用。
情系诺城,再续华章
10月22日晚7时,诺维萨德城市音乐厅内座无虚席,期待已久的《中央歌剧院声乐专场音乐会》准时上演。





本场演出观众均为当地市民,艺术家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演出。每一首歌曲的演唱都精益求精,每一个音符的传递都饱含深情。诺维萨德的观众们被精彩的演出深深打动,屏息聆听,雷鸣般的热烈鼓掌,现场气氛丝毫不逊色于前一晚。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音乐厅内短暂的寂静被如潮的掌声瞬间打破。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一曲终了,掌声却仿佛没有尽头,观众们迟迟不愿散去,仿佛想让这一刻的感动无限延长,将这份跨越国界的艺术共鸣永远珍藏。
摄影|撰稿|编辑:张正东
相关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