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动态
《宅兹中国》|三星堆上新啦!一起去打开馆藏的“乐”光之门
当博物馆遇上交响乐,感受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聆听经典音乐的时代新声。今天18:46、10月1日13:24,《宅兹中国》将分别在音乐频道(CCTV-15)、综艺频道(CCTV-3)、央视频、央视网、央视音乐等平台与广大观众见面,邀您一起走进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共同打开馆藏的“乐”光之门。
一醒名动天下 再续文明华章
今年7月26日,广汉鸭子河畔,“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上新了。
时逢九月,金桂香飘。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音乐频道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精心策划、共同打造的《宅兹中国》,带着满满的新意来到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录制了《三星伴月蜀中秋》专场音乐会。节目以交响乐为主要载体,融合歌曲演唱、诗歌诵读、器乐演奏、戏曲绝活、国风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撷取具有中秋佳节的节日氛围、观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进行全新演绎和跨界组合,并以“主会场+多场景拍摄”的方式,让经典之作“声”入人心、焕然呈现,在皎皎明月下奏响文化传承的灿烂乐章,在迢迢星汉里尽现中国式的浪漫与深情。
设计因地制宜 舞台相得益彰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筑以青铜器“破土而出”为灵感,狭长如流水线形的建筑由3个斜坡状土堆组成,寓意“堆列三星”。而最特别的是外墙上两面巨大的蓝色玻璃窗,犹如青铜面具的两只眼睛,被称为“古蜀之眼”。根据这个造型寓意,舞美设计融入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文物元素,舞台地面以青铜色与金色花纹相互交织,立面景借鉴了二号坑出土的金面罩以及青铜鸟形饰,整体与博物馆交相辉映。
经典全新演绎 共贺良辰美景
《宅兹中国——三星伴月蜀中秋》契合中秋佳节氛围,唯美动人的《梁祝》、轻盈欢快的《花好月圆》、大气磅礴的《月亮之上》、灵动悠扬的《广寒宫》、荡气回肠的《寸心》,一首首优秀经典作品焕然上新,在艺术家们充满情感色彩的艺术表达下,让中秋月的每一缕光线都是歌,每一个音符里都充满了爱。
刘云志《梁祝》(节选)
吴碧霞《广寒宫》
于红梅《寸心》
节目组在甄选中国优秀经典曲目的同时,也选取了《G大调小夜曲》《月光》《今夜无人入睡》等多首外国经典音乐作品,在西洋音乐中融入中国理念,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通过“音乐”润物无声的艺术形式,传递“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
杜玄、王小蓓、张婧、杨娣《G大调小夜曲》
元杰《月光》
莫华伦、么红《今夜无人入睡》
在嘉宾阵容上,众多艺术家齐聚一堂。节目邀请了指挥家汤沐海先生执棒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和合唱团,以及李光复、刘云志、赵聪、于红梅、吴碧霞、莫华伦、么红、王传越、陈小涛等艺术家联袂演出,还有王铮亮、孟慧圆、云飞、汤非等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优秀歌手,共贺花好月圆人团圆。
指挥 汤沐海
赵聪《三星堆·神鸟》
李光复《临江仙》
王传越《长江之歌》
云飞、汤非《故乡的云》
挖掘本土文化 彰显地域风采
节目兼顾了巴蜀地区特色,把当地非遗、民歌、戏曲、流行歌曲和交响乐等进行跨界组合,如《太阳出来喜洋洋》《采花》《康定情歌》三首民歌新编串烧;响彻街头巷尾的《成都》重新编配……此外,在歌曲《变脸》里融入川剧绝活“变脸”,当“蜀技冠天下”的川剧遇上交响乐、邂逅三星堆,这些千姿百态的传统文化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充满了时代荣光。
王铮亮《康定情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孟慧圆《采花》《太阳出来喜洋洋》
税子洺、陈小涛《变脸》
川剧绝活“吐火”
川剧绝活“变脸”
溯源考古文化 讲述文物故事
《宅兹中国》邀请了多位考古专家深入浅出解读文物故事,全方位展现文物挖掘、修复、陈列、保管等不同环节内容,还对多位考古工作者进行了实地采访与细节拍摄,通过对这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考古人群像的描摹,以他们真实的生活与朴实的话语,揭开博物馆一座座镇馆之宝的神秘面纱。
李光复、余健
余健: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
程静:三星堆博物馆讲解员
郭汉中: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师
又是一年月圆夜。在这最有诗意的时节,《宅兹中国》邀大家共同探访伴月而生的三星堆,遇见博物馆、聆听交响乐,在双重古典艺术里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播出时间:
首播:CCTV-15、央视频 9月29日 18: 46
重播:CCTV-15 9月30日 12:00
CCTV-3 10月1日 13:24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期待您的收看
撰稿:陆海宁
文章转发自央视文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