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动态
《宅兹中国》|走进安阳“豫”见美好来中国 文字博物馆开启另一扇“乐”光之门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宅兹中国,聆听诗意交响。今天18:46 《宅兹中国》将在音乐频道(CCTV-15)、央视频、央视网等平台与广大观众见面,邀您继续走进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打开另一扇馆藏的“乐”光之门。
“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一片甲骨惊世界,蕞尔一邑震寰宇。”河南安阳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世界记忆遗产”甲骨文出土地。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呈现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此次,《宅兹中国》走进河南安阳录制《文字之都豫华章》专场音乐会,让观众追溯文字起源、破译文字密码、感受文字之美。
中国文字博物馆主馆“宣文馆”如同象形文字的“墉”字,采用了殷商时期的浮雕金顶建筑,展现殷商宫殿“四阿重屋”的特征,整体金碧辉煌、恢宏大气。
时逢国庆佳节,《宅兹中国——文字之都豫华章》以交响乐为主要载体,融合了歌曲演唱、诗歌诵读、器乐演奏、戏曲绝活、国风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并以“主会场+多场景拍摄”的方式,精心挑选了如《丰收》《多情的土地》《我的绿水青山》《良宵》等优秀经典作品,焕然上新,在乐音中尽显生机盎然、繁花似锦的大美中国。
贾贝利、冯国栋《多情的土地》
刘桐、王婷《我的绿水青山》
中国是诗的国度,当诗与交响乐两种经典的艺术相互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映成趣、和谐共鸣。如现代诗《黄河颂》与《黄河》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在跳跃的音符与灵动的指尖下,奔腾不息、流淌万古如大江大河般的中华文明浩荡而来,在艺术家们精湛的演奏、诵读和合唱中,汇成一曲气象万千的交响诗篇。此外,节目把当地非遗、民歌、民间音乐和交响乐进行了创新结合,如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九莲灯”与传统民歌《编花篮》、唢呐协奏曲《百鸟朝凤》等都进行了全新改编。同时,嘉宾韩童生诵读《访安阳殷墟》,琵琶演奏家方锦龙在殷墟演绎《诗经·玄鸟》等原创作品,展现“七朝古都”的甲骨文化、殷商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璀璨多元。
韩童生《黄河颂》
万捷旎《黄河》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节选)
耿婕妤、杨西音子、周彬《九莲灯与编花篮》
牛建党、刘雯雯《百鸟朝凤》
方锦龙《诗经·玄鸟》
在文字的世界中,我们可以走进绿水青山,可以与日月星辰、山川湖泊对话。来到安阳,不仅要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更不能错过的还有红旗渠。当年林县儿女面对巍巍太行苦战十年,修筑了长达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精神与文字一样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本场节目由指挥家汤沐海先生执棒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和合唱团,以及娜木拉、方锦龙、吕思清、牛建党、吕薇、王凯、万婕旎、刘雯雯等老中青三代艺术家联袂演出,还有黄龄、蔡程昱等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优秀歌手,倾情演绎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用美妙的歌声共同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美丽富强。
娜木拉《爱之翼》
吕思清《思乡曲》
王凯、吕薇《如愿》
蔡程昱、黄龄《龙文》
小提琴 黎雨荷
钢琴 田佳鑫
播出时间:
首播:CCTV-15、央视频 9月30日 18: 46
重播:CCTV-15 10月1日 12:00
CCTV-3 10月2日 13:20档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期待您的收看
撰稿:陆海宁 刘威含
文章转发自央视文艺微信公众号